號碼 中文 英文(完整/簡稱)

1 投手 Pitcher / P
2 捕手 Catcher / C
3 一壘手 First-Base Man / 1B
4 二壘手 Second-Base Man / 2B
5 三壘手 Third-Base Man / 3B
6 游擊手 Short Shop / SS
7 左外野 Left-Fielder / LF
8 中外野 Center-Fielder / CF
9 右外野 Right-Fielder / RF

棒球術語代碼 術語/ 英文/ 中文解釋
A/assists/助 殺
AB/at bats/打 數
AL/American League /美國聯盟
1B/first baseman/一壘手 / 一壘安打
2B/second baseman/二壘手 / 二壘安打
3B /third baseman/三壘手 / 三壘安打
B/balls/壞球數
BA/batting average/打擊率
BB/bases on balls/四壞球
BF/batters faced/投球人次
BFS/batters faced per start/投手過勞指數
BK/Balks/投手犯規數
BS /blown saves /救援失敗
C/catcher/ 捕手
CF/center fielder/中外野手
CG/complete games/完投場次
CS/ caught stealing/盜壘失敗
DH/designated hitter/指定打擊
DL/disabled list/受傷名單
DP /double plays/雙殺
E/errors/失誤
ER/earned runs/投手責任失分
ERA/ earned run average/投手防禦率
FA/ free agents/自由球員
FB/fly balls hit against pitcher/投手被擊出飛球
FPCT/fielding percentage /守備率
G/games/出賽次數
GF/grounders to flies ratio/滾地球對飛球之比率
GB/games behind ; groundballs/球隊勝差 ; 投手被擊出滾地球
GDP/times grounded into double plays/擊出雙殺打的次數
GM/general manager/球隊總教練
GS/ games started /投手先發場次
H/hits ; holds/安打 / 投手被安打 ; 中繼成功
HBP/hit by pitch/觸身球
HP/times hit by pitch/觸身球次數
HR /home runs/全壘打 ; 投手被全壘打
IBB/intentional bases on balls/故意四壞球
IF/infielder/ 內野手
IP/innings pitched/投球局數
IR/inherited runners//救援投手上場時已在壘上的跑者
INT/Interference/妨礙
IS/ inherited runners who scored/救援投手讓
IR 得分的數量
K /killed 三振 / 打擊手被三振
L/loses/敗投 / 敗場
LF/left fielder/左外野手
LOB/ left on bases /殘壘數
MLB/Major League Baseball/美國職棒大聯盟
MVP/ most valuable player/最有價值球員
NL/ National League/ 國家聯盟
OB/妨礙跑壘
OBP/on base percentage/上壘率 / 投手被上壘率
OF/ outfielder /外野手
PA/plate appearances/打席
PO/put outs/使出局數
PPO/pitcher pickoffs/投手牽制成功數
PSS/ probability of a successful steal/盜壘成功率
R/runs//得分 / 投手失分
RBI/runs batted in/ 打者打點 / 投手被打點
RF/right fielder/右外野手
ROY/Rookie Of the Year/年度新人王
RPA/ run production average/攻分率
SB/stolen bases/盜壘成功 / 投手被盜壘數
SF/sacrifice flies/高飛犧牲打數 / 投手被高飛犧牲打數
SH/sacrifice hits/犧牲觸擊 / 投手被犧牲觸擊數
SHO/shoutouts/投手完封場數
SLG/slugging percentage/長打率 / 投手被長打率
SO/strike outs/三振 / 打擊手被三振
SP/save points/救援點
SS/shortstop/游擊手
SV/saves/救援成功
SVOP/ save opportunities /救援成功率
TA/total average/ 攻擊率
TB/total bases/壘打數
TBF/total batters faced/投球人次
TC/ total chances/守備機會
W/wins ; walks/勝投 / 勝場 ; 保送 / 打擊手被保送
WP/wild pitches/暴投
WS /World Series/美國大聯盟冠軍賽(世界大賽)

MLB 名詞解釋
Umpire = 裁判
Head Coach = 總教練
Line Up = 先發陣容
Rosters = 球隊陣容
Head Coach = 總教練
Pitching Coach = 投手教練
Bating Coach = 打擊教練
Rotatino = 先發投手輪替序
SP/ Starting Pitcher = 先發投手
RP/ Relief Pitcher = 中繼投手
CP/ Closer (Closer Pitcher) = 救援投手
INF/ Infielder = 內野手
OF/ Outfielder = 外野手
Bench Player = 替補選手
Utility Player = 非先發選手
C/ Catcher = 捕手
1B/ First Baseman = 一壘手
2B/ Second Baseman = 二壘手
3B/ Third Baseman = 三壘手
SS/ Short Stop = 游擊手
LF/ Left Fielder = 左外野手
CF/ Center Fielder = 中外野手
RF/ Right Fielder = 右外野手
DH/ Designated Hitter = 指定打者
PH/ Pinch Hitter = 代打
PR/ Pinch Runner = 代跑
Switch Hitter = 左右開弓打者
Lefty (美俚語) = 左投手
Lead Off Man (美俚語) = 一棒打者
Slugger (美俚語) = 指長打力很強的打者
Clean Up Batter (美俚語) = 指具有高打點能力的打者
Batting Up = 站上打擊區

統計篇:
打擊及防守部分:
AB/ At Bat = 上場打擊次數
SO(打者統計)/K(投手統計)/ Strike Out = 三振
H/ Hit = 安打數 DB/ Double/ 2 Base Hit = 二壘安打
TB/ Tripple/ 3 Base Hit = 三壘安打
HR/ HomeRun = 全壘打
R/ Run = 得分
RBI/ Runner Batted In = 打點
G/ Game/ GP/ Game Played = 出賽場數
SH/ Sacrifice Hi = 犧牲打
SF/ Sacrifice Fly = 高飛犧牲打
FO/ Fly Out = 飛球
GO/ Ground Out = 滾地球
SB/ Steal Base = 盜壘
DPB/ Double Play Bat = 雙殺打
SLG/ Sluggling Percentage= 長打率
AVG/ Batting Average = 打擊率
OBP/ On Base Percentage = 上壘率
GWH/ Game Wining Hit = 勝利打點
E/ Error = 失誤
DP/ Double Play = 雙殺
TP/ Tripple Play = 三殺
CS/ Caught Stealing = 阻殺
A/ Assist = 助殺
FLD/ Fielding Percentage = 守備率
Hit a Cycle: 完全打擊
Back to Back Homerun = 連續兩棒擊出全壘打
Grand Slam = 滿壘全壘打
Solo Homerun/ Solo Shot (美俚語) = 陽春全壘打
3 Run Blast (美俚語) = 三分全壘打
Go Ahead Run = 超前分
Go Ahead Homerun = 超前分全壘打
Tied Run = 追平分
Scoring Pisition = 得點圈
Runner = 跑者
Ground Rule Double = 場外二壘打
Infield Hit = 內野安打
Line Drive = 平飛打
Infield Fly = 內野高飛球
Base Hit = 一壘安打
Off the Wall = 擊中全壘打強的球
Bunt = 觸擊短打
Squeeze Play = 以犧牲短打來使三壘跑者回本壘得分
Hit and Run = 打帶跑
Short Hop = 很近防守員的低彈跳球
Charge = 趨前防守
Diving Catch = 飛撲防守
Frozen Hit (美俚語) = 指非常強勁的穿越安打
Hit to Another Zip Code (美俚語) = 指場外全壘打
Fair = 界內
Foul = 界外

投手部分:
ERA/ Earned Run Average = 投手防禦率
IP/ Inning Pitched = 投球局數
CG/ Complete Game = 完投
SHO/ Shout Out = 完封
GS/ Game Started = 先發場數
DB/ Dead Ball/ HIP/ Hit by Pitch = 死球
BB/ Base Balled/ Walk/ = 四壞球
B/ Bulk = 投手犯規
R/ Run = 失分
ER/ Earned Run = 自責分
SV/ Save = 救援成功
H/ 被安打(如此項統計數字在投手)
W/ Win = 勝場
L/ Lose = 敗場
Wild Pitch = 暴投
Perfect Game = 完全比賽
Heater (美俚語) = 指快速直球
Off Speed (美俚語) = 指慢速球
Breaking Ball (美俚語) = 指變化球
Chin Music (美俚語) = 指非常近打者頸部以上的球
Pitch Out = 牽制出局




對於歷史動輒近百年的資深車廠,邁入六十週年或許並不值得大書特書,然而,邁入一甲子的Porsche車廠,卻是少數的例外。因為,這家在六十年前,1948年6 月8日由汽車設計公司轉變為汽車製造公司的Porsche,不僅以生產高性能車樹立無可取代的品牌聲望,時至今日,更已成為最具獲利能力的汽車製造商,這樣的背景,讓歡度六十週年慶的Porsche,綻放無法忽視的耀眼光芒。

這一張至為重要的歷史照片中,完整捕捉全球車壇新星Porsche的誕生。在奧地利Gmund山區的草創廠房前,車身設計師Erwin Komenda(左)、品牌創始人Ferry Porsche(中)與其父一代汽車大師Ferdinand Porsche(右),於1948年在Porsche首輛作品356 No.1前留下無比珍貴的影像。

承襲父親Ferdinand Porsche對於汽車工藝的天份,因二次大戰波及而將Porsche由德國Stuttgart遷移至奧地利Gmund山區鋸木廠的Ferry Porsche,自1947年7月潛心打造一款雙座敞篷車,歷經一年的歲月,1948 年6 月8 日,汽車歷史就從這天展開了全新的章節。這天,第一輛車身編碼356-001 的保時捷原型車獲得官方機構的批准道路行駛與認證;「一切肇始於我四處尋找,卻遍尋不著一輛我夢想中的車子,因此我決定親自打造一輛」Ferry Porsche如是說。時至今日,這個天分與先驅精神塑造成為這家公司的經營哲學。

走出低潮,邁向空前壯大
然而,過去的六十年中保時捷並非一直處於顛峰狀態,也曾陷入低潮,但是藉由提昇效率的生產規劃、清楚的品牌定位,以及創新的產品如356、911、Boxster 與Cayenne 等,讓這個專精跑車製造的小公司,快速轉型成為全球最成功、獲利能力最高的汽車製造商。「今天,保時捷處於前所未有的空前壯大,我們開發了公司有史以來最多樣化、最有魅力的車型產品陣線;我們有效地控制花費與程序以確保公司長遠的獨立自主地位,我們總認為自己彷彿是勇敢面對整個汽車工業巨人的平凡大衛,這個自我定位已經鞭策著我們這麼多年,且總是讓我們再接再厲、邁向成功」Porsche執行長Dr. Wendelin Wiedeking.如此解釋著。

隨著356車系的成功,讓Porsche踏出穩固的第一步,拍攝於1956年春天的356 A Coupé與356 Speedster正記錄Porsche那段一鳴驚人的美好歲月。



擔綱356車系的接棒者,延續Porsche家族一脈相傳的造車天份,1963年這輛在設計者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身後的Porsche 911,在那當下開始直至今日,極為成功的911車系已演化為Porsche品牌的代名詞。
90年代初期的財務危機並未擊倒Porsche,發表於1993年底特律與日內瓦車展的Boxster Concept,讓世人清楚看到Porsche無比亮眼的創意與韌性。



讓Porsche在21世紀成功自全球賺進大把鈔票的吸金利器,就是自2002年巴黎車展首度發表的Cayenne車系,這款Porsche襲捲全球LSUV市場的Cayenne車系,已在2008年2月成功為Porsche累積20萬輛的生產里程碑,更讓Cayenne車系更佔Porsche全品牌銷量的1/3。

當Dr. Wiedeking 於1992 年接掌保時捷管理階層一職時,這家公司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岌岌可危的財務危機谷底,並且極有可能會喪失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獨立自主,甚至準備隨時會被收購、接管;所幸最糟的情況立即獲得有效地控制,而且兩大持股家族-保時捷(Porsche)與皮耶(Piëch)家族,同時充分授權支持公司管理階層的決定。Dr. Wiedeking 與其他高階主管們此時除了必須將Boxster 投入生產之外,還必須以其他配套財務方案帶領公司由逆境重生,在「精實管理」與「精實生產」等通稱術語的帶領之下,導入全新的公司結構與生產流程,而且徹頭徹尾地改革重整公司階級與流程架構。由內而外的生產力與全新產品研發努力,很快的獲得市場的正面回應,保時捷旋即自1995年開始由財務赤字中重新獲利,並且以領先姿態年年刷新年度營收、銷售與獲利的歷史新高紀錄。

由左至右依序為Wolfgang Porsche、Wendelin Wiedeking與Holger Härter,三位品牌高層正是讓Porsche品牌攀登高峰的重要推手。

品牌全球聲望,續攀高峰
而且不僅是資產負債表上的正面財務表現,保時捷品牌的名聲亦直接反映了這家公司的卓越態勢,德國各產業的頂尖經理人接連五年在「經理人雜誌 (Manager Magazin)」的問卷調查中票選保時捷是前景最看好的公司,同時美國J.D. POWER「Initial Quality Study 新車品質調查」報告排名中,亦連續兩年給予保時捷瑕疵率最低品牌榜首的榮耀肯定,甚至J.D. POWER「APPEAL 新車魅力調查」報告,更連續三年褒揚這家來自斯圖嘉特跑車製造廠,是北美消費者最心儀的品牌。

卓越的製造品質管理,讓美國J.D. POWER「Initial Quality Study 新車品質調查」報告排名中,亦連續兩年給予保時捷瑕疵率最低品牌榜首的榮耀肯定。

在這六十年來,保時捷非常努力贏得如此特殊的形象,除了要歸功於推陳出新的多樣化革命性產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環境保護方面的貢獻。保時捷工程師們從不滿足於僅僅通過現行環保法規的要求,總是將自我要求目標設定在超越更高規格,因此早在1966 年歐陸首次的公認排放測試,便是以一輛911 作為示範;不久之後,歐陸便成立一個獨立機構來測定其他汽車製造廠產品的廢氣排放數據。

Cayenne Hybrid概念車的亮相,正預告Porsche品牌將於節能環保領域有所積極動作。

保時捷發展創新科技不僅是為了提升駕馭樂趣,同時也為了持續讓車輛更臻至完美以符合環境永續發展的使命。在過去15 年中,保時捷旗下新車的耗油量屢創新低,而且CO2 排放量亦以平均每年1.7%的速度持續降低,若考慮進引擎性能因素,保時捷現已達成汽車製造廠中最低的CO2 排放量,而且到了2012 年,保時捷產品的耗油量還要再降低20%-藉由革命性嶄新引擎科技與Hybrid 混和動力的Cayenne 與Panamera 車系,將可落實此一理想。

到了2012 年,保時捷產品的耗油量還要再降低20%-藉由革命性嶄新引擎科技與Hybrid 混和動力的Cayenne與全新開創的Panamera 車系,將可落實此一理想。

前德國總理施洛德 (Gerhard Schröder)曾經說過:「保時捷是德國的榜樣」,這不僅是肯定這家公司所堅持的造車工藝,更是認同保時捷所代表的平凡大衛理論,以一家小規模汽車製造廠,在過去六十年間跟上龐大汽車工業巨人的進步腳步;堅持「德國製造」的品質保證,就如同當年回決政府提供的財務援助補貼,在在重申這家公司對於旗下員工以及社會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自覺,保時捷毫不畏懼堅持走自己的路。

佈局未來策略,Porsche積極入主VW

這包括在2005 年秋季迎向嶄新未來的階段性目標:入主成為福斯汽車(Volkswagen AG)的主要股東。隨著持有超過31%的有表決權股本,保時捷已經是Volkswagen的最大股東,並且預告會在今年底前增加持股至超過50%。Porsche管理階層也一再向外界宣示增加持股的決策目的,是在保時捷汽車持股公司(PorscheAutomobil Holding SE)的管理下,不但將促成保時捷與福斯汽車的未來發展,更是確保過去數十年來這兩家公司間的顯著成長與生產伙伴關係。如同董事會主席Dr. Wendelin Wiedeking 在保時捷跑車誕生週年許下的允諾:「保時捷在未來依然會是保時捷,就如同福斯汽車仍會是福斯汽車,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